声音实际响度和人耳实际感受的响度并不完全呈线性关系,在小音量的时候,人耳对中高频的听觉会有生理性衰减,音量越小,这种衰减越明显。所以等响度对小音量的作用更大。
为了在小音量的时候保持人耳听觉相对大音量时高低频段听觉的等响度效果,有些前级放大器插入了等响度效果电路,原理是在小音量的时候适当提升中高频段放大比例,达到人耳听感的一致性。
每个人的等响度曲线是不同的,平衡不同人的等响度特性,可以大致得出人类不同响度下的等响度曲线。
等响度控制电路在原理上分两种,一种是固定等响度控制量的电路,比较简单,这种电路一般设有一个等响度开关,当需要的时候按下等响度开关就行。还有一种是高级的线性等响度控制电路,随着音量的大小,等响度补偿的量会改变,达到最线性的效果,这样的电路往往没有等响度开关,是由音量电位器线性控制的。 在技术上,分模拟电路等响度控制电路和数字电路等响度控制电路。数字式的等响度控制器可以选择数种不同的等响度曲线,并达到完全线性控制的效果。 等响度控制电路会增大失真、劣化信噪比,所以一般用在汽车音响和普及型的放大器上,高档的放大器和专业用放大器都没有等响度控制电路。
这里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就是音频放大电路是全线性的好还是不同频率放大有一个曲线的好呢?
每当听到一个音响或者耳机厂家介绍自己的产品时用到“曲线平直”时,我就会在心里偷偷笑一笑(不敢苟同)。
平直的音频曲线真的会有好听的声音吗?对不起,还真的不会,为什么呢?因为人的耳朵并不是音频采集设备,对于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敏感度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如果设备回放每个频率的声音都是同样的声音大小,我们的耳朵听起来,却会是有的声音大一些,有的声音小一些的。
而让很多人去描绘自己听到每个频率的声音大小,最后再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一条曲线,也就是等响曲线,并且这条曲线在1927年被总结出来,1933年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所采纳,形成了iso/r266标准。
也就是说,如果想让一套音响器材所回放的声音在我们听来各频段的声音都比较均衡,就要按照等响曲线对音频曲线做以调整,这样才会得到最好的听感。而那些曲线平直的设备,反而听起来是有问题的,很意外吧。
等响曲线与人耳廓的结构、耳道的结构、听觉神经以及耳朵听力受损程度等各方面都有着关系,而且标准曲线也只是综合了很多人的听感之后的结果,每个人耳朵的等响曲线其实都是不同的。而且由于人种不同,耳朵结构的差异,每个国家人群的等响曲线也都是不同的。
这其实也解释了发烧与监听的区别,监听才是追求曲线平直的音响种类,而发烧是追求与等响曲线接近的,完全是两种追求。你还会说某某监听音箱或者某某监听耳机很好听吗?除非你耳朵的结构与其他人都不一样才行。所以有时候有一点点所谓的音染反而感觉更好听,就是因为人耳听见全部线性的有一种干巴巴的感觉。
赞赏
微信赞赏
支付宝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