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是天山东部的一个东西横置的形如橄榄状的山间盆地中,四面环山,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荒漠气候,这里虽然周边都十分干旱,但是却影响不了吐鲁番适合种植葡萄的天然优势。
吐鲁番葡萄生产地最大的莫过于就是葡萄沟了,葡萄沟因盛产葡萄而得名,在火焰山下的一处很大的峡谷,西游记中有火焰山一章节,牛魔王和铁扇公主居住于此,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沟内有布依鲁克河,葡萄沟的总人口大约有9千人左右。这里因为盛产葡萄而全国闻名,是新疆吐鲁番市的旅游胜地。
吐鲁番这么干旱为什么能种植葡萄呢?
吐鲁番葡萄沟能种植葡萄的主要原因在于水源是来自高山融雪,由于处在火焰山峡谷的最低点,所以这里的水源储蓄还是十分充足,特别适合种植葡萄。
葡萄沟距离市区只有10公里左右的距离,葡萄沟作为风景优美的国家级5A景区,每年都会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这里不仅能欣赏葡萄沟的天然、壮丽的风景,还能吃到全国最甜的新疆吐鲁番葡萄。
吐鲁番的葡萄为什么会这么甜?
由于这里是属于大陆性暖温带荒漠气候,远离海洋,冬天和夏天的气候温差比较大,雨量少,加上晴天日照的阳光比较充足。吐鲁番夏天的温度都十分高,可以加强葡萄的光合作用,有利于养分的累积,制造大量的糖分。而且吐鲁番夜晚的温度比较低,减少了农作物的呼吸作用,这样减少了养分的消耗,因此所产的葡萄特别甜

吐鲁番葡萄沟有五大景区都有哪些?
葡萄沟景区实际上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葡萄沟深处,专为中外旅游者修建了一处占地数千平方米的葡萄游乐园,一幢幢粉墙朗窗的农舍掩映在浓郁的林荫之中,一座座晾制葡萄干的”荫房”排列在山坡下、农家庭院上,别具特色。沟里风景优美,凉风习习,是火洲避暑的天堂,旅游季节,中外宾客,川流不息,络绎不绝。
荫房是什么?
延伸阅读
在吐鲁番,晾晒葡萄干需要独特的荫房。一般都建在两米左右高的土台上,并能缩短葡萄干的晾制时间。用土块或砖块砌成的花孔墙,既要保持通风,又要避免阳光直射,很有讲究。在这种荫房里荫干的葡萄一般为绿色,人们称之为绿珍珠。两侧幽深的长廊,结满密密麻麻葡萄的藤架,形成两座宽阔的天然凉棚。四周都是葡萄,一串串绿莹莹、圆溜溜的,诱人极了。凝望的时候,仰头的时候,环顾的时候,只有葡萄充满了整个世界。甚至低下头来,地上也印满了葡萄的影子。

1、阿凡提风情园有很多大量的葡萄沟荫棚,据说这样的荫房通常都建在1米多的高台上,通常在荫房里晾晒的葡萄都是绿色的,周边这个结满的密密麻麻的藤架形成了壮观的景色。
阿凡提位于吐鲁番葡萄沟中部最能代表神奇自然景观特色的地段,距离吐鲁番市12公里,占地近30亩。是葡萄沟内最具有鲜明主题文化风格的游览胜地之一。园内杏树成林,桑树遮日,这里不仅有吐鲁番常见的景观景色,更有充满了浓郁维吾尔民间文化、阿凡提主题文化风情的葡萄长廊、葡萄景观。
2、绿洲葡萄庄园是吐鲁番葡萄沟内五大景区之一,庄园内的长长的葡萄架上结满了葡萄,在方顶尖顶的葡萄架中,晶莹剔透如翡翠,葡萄架上的葡萄不能采摘,但有售卖葡萄的摊点,可以购买后品尝、拍照。景区内旅游项目主要有巴依毫宅、百岁老人村、火焰山瀑布、歌舞餐厅、民族歌舞表演等。

3、 吐鲁番达瓦孜民俗风情园,位于吐鲁番著名风景区葡萄沟的中段,距吐鲁番市15公里,占地面积近200亩。它东倚陡峭的火焰山断崖,西跨壮丽的天山飞瀑;复古而又充满生机。谷内溪流环绕、草木芳菲、名木、古树,葡萄藤蔓四处可见,干涸的火焰山峰下,姿态各异的百年古桑树间,豁然坐落着以体现“土风土韵吐鲁番”为主题的达瓦孜风情园。园内,坎儿井溪流环绕,白杨树绿荫遮日;葡萄藤蔓层层叠叠,成熟的果实如珍珠翡翠。

沿火焰山崖壁拾阶而上,是达瓦孜民俗风情园的观景台,凭栏远望,葡萄沟方圆百里独特迷人的西域风光尽收眼底瞧。
4、 葡萄沟西部酒城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可能感觉是卖酒的地方,但实际上是一个介绍葡萄酒的历史文化和展示如何酿制过程的博物馆;这里有“三无”:无门票,无讲解员,无工作人员。
5、王洛宾音乐艺术馆修建在葡萄沟中心游乐园,是一座具有浓郁新疆民族风格的建筑,它依山傍水坐落在葡萄沟的绿树丛中,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已被列入吐鲁番的知名旅游景点之一。

王洛宾音乐艺术馆是真实全面展示王洛宾艺术生涯的场馆,馆内陈列着百余幅历史图片和大量珍贵的文物资料,翔实地向游客介绍王洛宾先生60余年音乐成就和鲜为人知的故事。
王洛宾音乐艺术馆配备空调设施,为游客提供优雅舒适的参观环境,并设立王洛宾音像、图书、邮资明信片、旅游纪念品销售专柜。服务人员热情生动地讲解更让游人流连忘返。
王洛宾是谁?
6分钟,回顾传奇王洛宾先生坎坷又浪漫的人生
名荣庭,字洛宾,曾用名艾依尼丁(1913年12月28日—1996年3月14日),汉族,出生于北京,中国民族音乐家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王洛宾在兰州改编了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将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 有”西北民歌之父”、”西部歌王”之称。

微信赞赏
支付宝赞赏